\ 台日藝旅通信 /

Ninjin magazine

寧淨編集部

Art & Culture
Lifestyle
Discover Taiwan
Discover Japan
Travel
People
2024
/
08
/
23

根源.心 — 阮文盟紀念展,以金工雕塑探尋自我文化根源

2024.7.13-9.29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尚未上傳輪播圖
輪播圖說
#
金工
#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
雕塑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推出重量級金工雕塑大展《根源.心 — 阮文盟紀念展》,展出過往25年來其創作生涯中雕塑、首飾、物件及平面繪畫的部份作品。透過此紀念展,回溯其以往創作的思考脈絡—— 一切源自於內心探尋與自我文化有關的根本。展出自7月13日起至9月29日止。

《根源.心》是阮文盟受邀於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展覽後為自己所規劃的回顧展主題,其原意是在總結其過往的創作思考,進而昇華至內在探尋人與環境的關係所發展的主題,可惜在2023年11月因病驟逝未能完成新的創作系列。

此次策展特別秉持著阮文盟原先規劃的主題展出,由蕭韻珊擔綱策展人,以此作為紀念,並延伸「根源.心」的含意,用以闡述回溯其以往創作的思考脈絡,一切源自於內心探尋與自我文化有關的根本,展出內容集結過往25年來其創作生涯中雕塑、首飾、物件及平面繪畫的部份作品,共17件雕塑、40件金工首飾物件、與5件平面繪畫。藉以呈現其創作的多樣面向,連結其一生所不斷追求專業精進的熱情。

根源.心 — 阮文盟紀念展。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根源.心 — 阮文盟紀念展。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從非洲、德國、到臺灣,結合木雕、寶石與金工技藝的雕塑表現

阮文盟先生(1952~2023)是臺灣創作雕塑、金工、珠寶領域結合的傳奇人物。生於臺北士林,國立藝專雕塑科畢業後,隨即參加當時的國家手工藝隊前往非洲史瓦濟蘭(今為史瓦帝尼)教授木雕,在非洲時期因爲接觸到寶石琢磨的機會,促使他後來前往德國,學習金工與寶石的專業知識,接受金工技職教育紮實的訓練、並通過德國寶石學院寶石鑑定課程的認證。

留德期間,擔任德國中法蘭克區金銀細工及珠寶公會理事長,是德國珠寶業界百年來第一位非德裔的領導者,受到德國業界高度推崇。

阮文盟先生,臺灣創作雕塑、金工、珠寶領域結合的傳奇人物。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1996年回臺發展後開始了個人藝術創作生涯,結合金工、珠寶、雕塑、石材等,創造出鮮明的個人風格特色。他將金工領域裡不同材料的組合與架構的概念,運用在雕塑創作上,呈現飽滿渾厚的形體,並運用金工細膩的表面處理、鑲嵌的概念,強化創作精神的力量,將珠寶的概念放大轉化運用於雕塑的表現。

創作脈絡,三大面向回應內心探尋與尋根

自1996年回臺發展近30年期間,其創作主題以探尋自我文化根源作為主軸,從《山水映象》,《亞熱帶》及《南島文化》所啟發的新造形,到後期所發展的《植人語》,可分為三個面向來表現其對於溯源的心靈思考。

・根源一:故鄉情懷的體現

《山水映象》是原生地的根源,體現對故鄉的情懷,將山水化為造型的組合,透過西方的理性思維將具有東方人文哲理的山水疊層關係具象化,並以鋁合金陽極處理發色的概念表現亞熱帶豐富的物種色感。

《山水映象  The Reflection of Landscape》 1997 |鋁合金陽極處理 Anodized Aluminum |雕塑 Sculpture|將山水的組合塊量化,藉由空間感和金屬表面折光反映的效果呈現思維的轉化,嘗試將山水畫中明暗對比、留白及景深轉折的變化移情到立體的結構上。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山水映象 The Reflection of Landscape 》1997|925銀(鍍金)  Silver 925, Gold-plated|墜飾 Pendant|第一代的山水映象,存餘的三件墜飾。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山水映象The Reflection of Landscape 》1997|鋁合金陽極處理 Anodized Aluminum|將山水的組合塊量化,藉由空間感和金屬表面折光反映的效果呈現思維的轉化,嘗試將山水畫中明暗對比、留白及景深轉折的變化移情到立體的結構上。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根源二:文化思維的轉化

《亞熱帶》及《南島文化》是其個人從文化根源所轉化而衍生的思維,以文化觀點的角度切入,將南島文化的自然與人文的啟發轉化為個人思考的詮釋,透過簡化的抽象形體濃縮其心靈意象的能量,強化了造形主體的意義,運用現代美感的邏輯尋求探索性的造形,並融入個人的思考與經歷,展現具有個人特質的作品風格。

根源二:文化思維的轉化。圖:花蓮縣文化局。
《思路旅人 Mind Traveler》2012|黃銅、黑花崗 Brass, Granite |雕塑 Sculpture|靜止的人形,結合多面向角度的造形及柔和的肌理輪廓,呈現穿梭時空,匯集思維的旅行者。反射出個人長年行萬里路的印記。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心靈視窗 Mind Window 》2015|黃銅、瑪瑙 Brass, Agate |雕塑 Sculpture|瑪瑙豐富的圖案內容蘊含了東方文化天地之間的靈氣與無限思考的想像空間,人形與瑪瑙自然意境呈現賞石的心靈視窗,藉以傳達心靈能量的意涵。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靈的媒介 Spirit Object 》2022 |黃銅、木 Brass, Wood |物件 Object南島禮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器物具有其神聖的地位,運用熱帶木材的特殊質感,以現代造型的器皿托出自然生態的美,並強調器物在南島文化中的特殊定位。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時空旅人 Space Traveler 》 2019|水晶、925銀、木 Crystal, Silver 925, Wood |物件 Object水晶和銀線的組合,似斷未斷,有視覺上漂浮及透空的現象,似乎可穿越時空。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巨人足跡 Footprint of Giant 》2022|珍珠貝殼、花東玉石、木頭、925銀 Mother of Pearl, Agate, Wood, Silver 925|物件 Object|在2022年比較喜歡結合各種創作的手法,組合成有深層意義的物件。巨人的足跡有懷古,紀念緬懷先人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生活圈。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根源三:心靈與自然的對應

《植人語》則是從心靈感受的根源,探討人與自然和物種的和諧,抒發內在心境的體悟,將溯源回歸到內在的省思,不受限於地域的範疇,經由多元媒材的組合探討靜態與動態生命所構成的和諧關係,透過藝術的表現傳達對環境關懷的心靈感受。

《植人語2 Eco Echo 2》 2022|黃銅、蛇紋大理石、蛇紋石 Brass, Cipollino, Serpentine| 雕塑 Sculpture |植人語的造型有多元的變化,新作品的嘗試由不同的造型個體組成,銅件代表人,石雕代表植物,兩個單元有不同的質感跟色彩,也是一種造型的對話,顯現出物種之間各有其獨立性,但是能夠融合在一起。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生命之花 Hawaiki》 2022 |黃銅、蛇紋石、黑花崗 Brass, Serpentine, Granite|雕塑 Sculpture|樹連接天堂與人間,樹的精華就是花,生命之花存在於世界各種文化圈。Hawaiki 是南島文化圈的生命之花。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生命種子 Seeds of Life 》2007(圖左)金屬粉末、漆 Metallic Powder, Lacquer |畫作 Painting|南島文化圈的自然元素、造型及色彩張力既樸實且原始。生命的源頭以植物種子為例、簡單的型體、孕育著奇特生命的複雜基因。生命的種子代表簡化自然物為原始的造型,追求純度的境界。 《智慧的行板 Wisdom Andante 》2007(圖右)金屬粉末、漆Metallic Powder, Lacquer50F|畫作 Painting|南島文化的一切,如人文、物種、自然皆是如同自我長年在德國回憶溯源創作的題材。紅毛丹造型特殊,有明確熱帶性格表徵,看了紅毛丹,提醒自己母源的存在價值。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與花蓮的緣分,在山海中找尋材料

阮文盟先生與花蓮的緣分則始於尋找材料開始。

阮文盟先生曾說:

「花蓮就像自己在臺灣的第二個故鄉,臺北是出生的故鄉,花蓮則是我創作的故鄉。回臺灣以後,我每個月都要來花蓮找材料,尋找靈感。」

在充滿美石寶玉的花蓮也因而結識不少創作的好朋友,例如石雕藝術家林慶宗老師就長期是他的創作夥伴。阮文盟非常喜歡花蓮的大理石,曾有好幾件作品都是以花蓮為名的創作。

與花蓮的緣分,在山海中找尋材料。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全景,背山望海的優美環境。圖片來源:花蓮縣文化局。

文化局吳勁毅局長表示:「112年初花蓮縣文化局正式邀請阮文盟老師至石雕博物館舉辦個展,當時也正籌備花蓮寶玉石材料推廣計畫,阮老師無償提供許多寶貴經驗及建議,催生出今年度『金玉良研-2024花蓮寶玉石首飾創作設計及切磨人才培訓補助計畫』一案,老師對花蓮的關懷及熱愛使人動容,遺憾的是老師因病於去年11月驟逝,未能陪伴大家繼續未來的計畫,但老師所留下的珍貴作品,卻為這個業界的創作者樹立起一個標竿,一生追求卓越,創作不容妥協,風格獨特創新,這就是阮文盟老師。」

根源.心 — 阮文盟紀念展

展期:113年7月13日至9月29日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大廳

廖品淨
Jing Liao
共同創辦人
\ Sha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