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日藝旅通信 /

Ninjin magazine

寧淨編集部

Art & Culture
Lifestyle
Discover Taiwan
Discover Japan
Travel
People
2024
/
09
/
19

朱銘美術館年度大展「方物」—探尋亞洲當代雕塑的新定義

2024.09.13 – 2025.01.12 @ 新北金山 朱銘美術館

尚未上傳輪播圖
輪播圖說

撰文整理 : 寧淨編集部

#
台灣展覽
#
當代雕塑
#
朱銘美術館
由朱銘美術館主辦的「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由臺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LIU Chu-Lan)和崔泰晚(CHOI Tae Man)共同策展,匯聚來自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包括臺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聚焦探索「物」的殊異意義,並藉由當代雕塑作品為觀眾開展關於「物」的新視野。展至2025年1月12日止。
潘娜潘.尤蔓妮〈禱〉,2024。複合媒材、現成物、鐵、混凝土、漆。尺寸依空間而定。 Pannaphan YODMANEE, “Pray”, 2024. Mixed Media, Found Objects, Iron, Concrete, Paint. Dimensions Variable.
羅懿君〈蔗渣飛彈〉,2024。甘蔗渣、菸草、硫磺粉、竹筌。LO Yi-Chun, “Bagasse Missiles”, 2024. Bagasse, Tobacco, Sulfur Powder, Bamboo Baskets.
大卷伸嗣〈漂浮 – 構築之詩〉,2022。絹印、壓克力盒。29.5 x 29.5 x 29.5 cm(L x W x H),共157顆。OHMAKI Shinji, “Flotage-Tectonics”, 2022. Silkscreen, Acrylic Boxes. 29.5 x 29.5 x 29.5 cm (L x W x H), 157 Pieces.

反思雕塑之「物」 凝視「地方」新觀點

「方物」,原指地方產物,也有描述或識別之意。

由朱銘美術館主辦的「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由臺灣和韓國兩位策展人劉俊蘭(LIU Chu-Lan)和崔泰晚(CHOI Tae Man)共同策展,匯聚來自亞洲各地共20位藝術家,包括臺灣、韓國、日本、中國、香港、印尼、泰國等。本展意圖從「地方」出發、以「去中心化」為立足,探索新的物質觀點。藉由「地方」的異質與多元、複雜與變動,不論是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傳統知識、歷史文化或社會生活等,為物質的深入探索與實踐,打開展望潛在新地平線的多方路徑。

由臺灣重要雕塑藝術家朱銘所創辦的朱銘美術館,位於新北市金山區,是臺灣最重要的藝術場館之一。自1999年開館以來,便致力於典藏研究及推廣雕塑藝術,定期策劃不同主題之雕塑展覽、論壇、工作坊,以及豐富的兒童藝術教育活動。2023年3月美術館正式成立「臺灣當代雕塑研究中心」,以深化建構臺灣現、當代雕塑藝術發展之主體性。2024年,美術館進一步提出「臺灣當代雕塑」及「國際當代雕塑」兩大年度計畫主軸,並積極拓展國際夥伴關係以創造更多對話與交流。

策展人劉俊蘭表示,

本展重新反思作為雕塑基礎的物質,不但視其為媒介或材料,而是承認其能動性。此觀點回應了新物質主義,亦即對於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發展而來的物質理論。然而,本展不僅在召喚對人類與物質關係的深刻思索,更意圖透過重新審視人類與物質的關係,解構階級支配與從屬邏輯,從而突顯萬物並存共在的相對性、突顯亞洲作為「地方」的獨特性乃至「超地方」的意義,以探尋亞洲當代雕塑的重新定義。

岸 かおる〈零件〉,2013 – 至今。布料、珠子、木塑土,共16件。KISHI Kaoru, “Spare-Part”, 2013 to Present. Fabric, Beads, Wood Modelling Clay 16 pieces.

中國藝術家傅中望的《大木作》,利用大量傳統木建築碎片,尤其是「榫卯」構件,叩問傳統智慧的承繼和物質文化的今昔。來自臺灣的藝術家劉柏村所作的《天地一方》,延伸他與臺灣史前冶鐵文明對話的系列創作,以鐵為媒介、構築隕石風景,表現人類的微渺存在,也融合人類與非人類世界。出身中醫世家的香港藝術家蘇詠寶的《散發》,從藥用植物取材發想,探索人類與植物的互文性,以及萬物存有的相對關係。

傅中望〈大木作〉,2014。木頭。尺寸依空間而定。FU Zhong- Wang, “The Great Woodwork”, 2014. Wood. Dimensions Variable.

韓國藝術家李受徑的作品《瓷瓶轉譯》以傳統的「金繼」修復手法,用純金熔接、重組瓷器碎片,探討文化傳統可能的起死回生與異變發展。同樣來自韓國的藝術家金維政所作的《滲流的森林》則呈現了蔓延室內牆面的無根植物,暗喻人工與自然之間的碰撞與共生。印尼藝術家赫立.多諾的《基因操弄》,以半人半獸的造型探究生命複製、賽博格和基因改造等科技發展,並反思其可能對人類文明帶來的潛在風險。

李受俓〈瓷瓶轉譯〉,2016-2023。陶瓷碎片、環氧樹脂、24k 金箔,共十一件。Yeesookyung, “Translated Vase”, 2016-2023. Ceramic Shards, Epoxy, 24k Gold Leaves. Eleven Pieces.
詹士泰〈無題〉,2024。大理石、金屬。CHAN Shin-Tai, “Untitled”, 2024. Marble, Metal.

朱銘美術館表示,「方物」展覽是本館主辦過集結最多國籍藝術家的重要大型群展,無疑是朱銘美術館邁向品牌國際化的一大里程碑。透過來自亞洲各地藝術家的精彩作品,除了為觀眾呈現一場多元文化的藝術盛宴,亦彰顯出館方積極推廣全球藝術交流並打造國際影響力的決心。

方物作為黑潮計劃下的一環,文化部常務次長徐宜君表示,文化部推動黑潮計畫是希望為國內藝文場館與國際藝術社群建立連結,以傳達臺灣的文化能量並進行經驗交流,而本次朱銘美術館主辦的「方物」展覽就是一個最好的體現。

陳淑燕〈輕擊著 那回聲〉,2003。樹皮布,樹藤,草木染色,紗布,鐵網,布,各種線,紙,瓊麻、苧麻、絲瓜絡等 植物纖維,共8片。CHEN Shu-Yen, “Tapping the echo”, 2003. Tapa Bark Cloth, Vines, Plant Dyeing, Gauzes, Iron Meshes, Clothes, Threads, Papers, Fibres. Eight Pieces.

參展藝術家:

詹士泰(CHAN Shin-Tai,臺灣)、陳淑燕(CHEN Shu-yen,臺灣)、赫立.多諾(Heri DONO,印尼)、傅中望(FU Zhong Wang,中國)、FX哈索諾(FX HARSONO,印尼)、金妲芭(KIM Dabal,韓國)、金維政(KIM Yujung,韓國)、岸 かおる(KISHI Kaoru,日本)、李明學(LEE James Ming-Hsueh,臺灣)、劉柏村(LIU Po-Chun,臺灣)、羅懿君(LO Yi-Chun,臺灣)、大卷伸嗣(OHMAKI Shinji,日本)、申美璟(SHIN Meekyoung,韓國)、蘇詠寶(SO Wing Po,香港)、成東勳(SUNG Dong-Hun,韓國)、鳥光桃代(TORIMITSU Momoyo,日本)、楊偉林(YANG Wei-Lin,臺灣)、李受徑(Yeesookyung,韓國)、潘娜潘.尤蔓妮(Pannaphan YODMANEE,泰國)、延伎栢(YUON Kibaik,韓國)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除了精彩的展出內容,也將於9月13日至2025年1月12日展覽期間,不定期推出一系列針對各個年齡層觀眾特別設計的工作坊、文化體驗營等豐富活動,相關場次資訊及報名方式請關注朱銘美術館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jumingmuseum

追蹤寧淨編集部Instagram,掌握最新台日藝旅情報!


方物-亞洲當代雕塑展 Fāng Wù –Asian Contemporary Sculpture Exhibition

展期:2024.09.13– 2025.01.12

地點:朱銘美術館(新北市金山區西勢湖2號)

策展人:崔泰晚(CHOITae Man)、劉俊蘭(LIUChu Lan)

活動新聞稿、請寄📩press@ninjin.tw

合作邀請、請寄📩info@ninjin.tw

寧淨編集部 TW
Ninjin Magazine
Taiwan
\ Sha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