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日藝旅通信 /

Ninjin magazine

寧淨編集部

Art & Culture
Lifestyle
Discover Taiwan
Discover Japan
Travel
People
2021
/
11
/
06

創作者專訪|劉開平:跳脫傳統竹藝,一場「竹」的視覺與材質之實驗與探索《Hyper Bamboo》

《Hyper Bamboo》2021.11.06-11.30 @南投縣竹藝博物館

尚未上傳輪播圖
輪播圖說

撰文整理 : 寧淨編集部

#
南投
#
竹工藝
#
傳統工藝
Hyper有超越、超脫、跳脫之意。2021年南投竹藝博物館的駐館藝術家劉開平,以《Hyper Bamboo》為題,不同的視角、跳脫傳統思考與實驗的創作方式,以現代、抽象的意象詮釋「竹」,並且讓觀者可以重新看待、審視竹這個材質。本次專訪透過與藝術家劉開平的面對面訪問,了解當代台灣青年創作家的如何感知與挑戰現有的創作常規,並進一步探索竹材的趣味與可能性。
Artist-in-residence Kai Ping Liu has made a series of creations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art, design, experimental and material exploration. The exhibition takes a new viewpoint and examines "bamboo"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giving bamboo a hyper and distinct impression. By combining and piling up the knowledge and technique of traditional art craft, we can see a brand-new appearance of bamboo.

《Hyper Bamboo》 2021.11.06-11.30 @南投竹藝博物館
《Hyper Bamboo》 2021.11.06-11.30 @南投竹藝博物館

此展中展出作品包含:與民眾共創的特定場域裝置〈竹編街燈裝置〉,以自由編法結合當地地景,傳統編織技法與日常視角物件的融合,透過舊與舊的交乘得到新的動機與展現;材質實驗〈 竹畫-垂直水平系列 〉,鮮豔的顏色透過竹薄片垂直的纖維毛細效果,與材質反應共同創作,衍繹竹纖維本質的當代之美;空間裝置〈竹環裝置〉則以極簡的曲線表現出纖維的律動於空間之中。

The display in this exhibition includes a specific device “Bamboo Street Lamp Installation” created together with the viewers, which is produced by a free-weaving skill and modern day-to-day products. Through integrating tradition and antique, the artist has come to a new motivation to show and reveal. The material experiment “Bamboo Paints -Vertical & Horizontal” series portray the modern essence beauty of bamboo fiber. By using bright colors to penetrate the fiber hair, reaching an absorption in bamboo slices, the artist makes these artworks with mutual effect on materials. The installation “Ring of Bamboo” shows minimal curves and rhythm of the fiber grooving in the space.

駐館藝術家劉開平專訪

駐館藝術家劉開平

Q1:請您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展覽吧!

我將展名命名為Hyper Bamboo,是因為我想讓我的作品展現有別於以往傳統類型的竹工藝、竹創作。因為我以前是學設計的,有很多機會接觸各式各樣的材質,我非常喜歡做不同素材的探索材質實驗。這次透過不同類型的竹子材質實驗創作,希望可以讓大家重新審視竹材、還有對竹子的想像。

〈Hyper Bamboo〉主視覺海報

Q2: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竹子這個材料的?

最一開始接觸竹子是在2013年,參加工藝中心所舉辦的竹工藝研習活動。在那時學習了傳統的技法和竹子的設計,開始跟老師學習初階的傳統技法。

「持續探索自我,並與材料一同試驗與反映」

Q3:在您這次的展覽裡看到了平面的畫作、立體的裝置以及錄像的創作。請問您為什麼選「竹」做這麼多不同的實驗藝術呢?

在了解竹工藝的過程中,當時我初步學習了工藝師傅們所傳承的各種知識。竹材最常出現的工藝技法有編織技法、烤彎技法和染色技法,而我對烤彎技法和染色技法有比較多琢磨。例如這次具彎曲律動自由線條的「竹環系列」,創作起源正是想要實驗竹子烤彎的極限,看他可以怎麼彎曲、轉折到什麼程度,透過這樣的形態變化來了解這個材料可以怎麼發展。

〈 竹環系列 〉 使用竹藝的烤彎技法去實驗並創作的雕塑作品。

 

染色的創作是我在染色的時候,發現除了顏料之外,另一個影響染色的有趣變因就是「時間」。例如:染三十秒是一個顏色,染五分鐘則是呈現很飽和的深色,一個染劑就可以有不同的表現。我對於這個控制時間變因的染色創作過程很有興趣,後來就一直持續發展。

這兩個實驗創作的脈絡很相似,都是在讓讓材料發揮自己的特性。烤彎是測試竹的韌性,染色作畫所使用的竹薄片有許多直線的纖維管,染色的時候纖維會因毛細現象而將染劑自己吸上來,呈現高低不同的線條。創作過程中,我就好像是跟著材料一同試驗與反映,我也特別期待材料自己做一些意想不到的反映出來,因為這就像我跟材料在共同討論、發展創作。

 

〈竹畫系列 〉 控制染色的時間,達成漸層的效果。

Q4:想知道當初做竹畫系列的契機,以及關於這次竹畫的用色有什麼含義嗎?

竹畫的部分,可以先看到這次展覽的主視覺海報,是很多竹片染色過後的試片。他們是我比較早期實驗的過程,我當時想讓他們做成比較立體的設計作品。於是我做了〈刻染—竹胸飾 〉 系列,得到2018年台灣工藝競賽的入選。後來,因為竹薄片很脆弱,我就一直在思考他用什麼樣的形式表現會更好,就演變成了竹畫作。這次展出的是 〈 竹畫-垂直水平系列 〉 ,是結合了很多竹片的延伸與拼接。

這次選用的亮黃、酒紅,灰,三個顏色,除了我對自己顏色的喜好之外,另外就是想選擇比較不同以往的竹染顏色,在市面上的竹製產品,最常見的是原色、棕色、紅色等。這次在南投駐館,想用一些比較現代且有活力的顏色呈現,做出一種傳統與現代的反差。

〈刻染—竹胸飾 〉
  〈 竹畫-垂直水平系列 〉

Q5:也請您說說竹環系列的創作契機,還有在展出陳設上有什麼巧思呢?

一般傳統的烤彎加工多用在竹子的傢俱,像是竹管椅。當初在學習初階烤彎技法的時候,我做過一些手環並與異材質質結合,後來就想要實驗烤彎的極限,除了環狀的裝置以外也有做直線與不同線條扭轉的探索。陳設上,竹環系列我設計成一個漂浮在空中的感覺,做出一個輕盈、柔軟且抽象的表達,這對比了一般竹藝品在展示時所呈現的寫實與重量感。

 〈 竹環系列 〉

Q6:看完您的兩個錄像創作,不禁會心一笑,請問當初為什麼會想到做這樣的作品呢?

兩個錄像都是半紀錄半創作的作品。先說 〈 4:47 AM 的風〉,大家都知道竹片的特性就是很軟很有彈性,卻比較少會有機會看到竹材在動態時的變化。影片裡的竹編是一個叫「輪口編」的編織法。我在移動中的過程中,發現風的壓力讓它產生柔軟的彈性動態變化,而且移動的快慢,形態變化的情況也會持續改變。所以我想用影像的形式記錄下來,用這種玩趣的方式讓大家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竹材質彈性的部分。

再來說說〈台灣東海岸部落的竹〉,有一次在東部做的案子的時候,和原住民部落的老師、耆老、老人家一起去採集竹子的時候拍攝的。原住民對於自然材質是非常熟悉非常了解的,會用竹編來製作各式各樣的器具,記得之前曾問過他們:什麼是工藝?他們不會說這些是工藝,而是他們的生活。這句回答讓我非常印象深刻。

我當時看到他們採集的過程,覺得這和我們平時在西部取得竹子的方式太不一樣、太有趣了,就趕快記錄了下來。他們把砍下的竹子接綁在機車後面,一路拖著長長的尾巴騎車經過蜿蜒的山道、馬路等,這個畫面真的很衝擊。而且那個地方離海邊很近,也將他們在山景和海景之間運送竹子的畫面拍攝下來,這也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幕。這個作品也是希望與也是熟悉竹材質的南投在地居民,分享不同與竹相處的生活經驗。

錄像創作觀賞區域

Q7:最後一個作品是戶外的路燈裝置,請問這個作品的契機是什麼?在與居民共創的過程中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嗎?

2013年在草屯工藝中心竹工坊,發覺怎麼工坊教室、走廊會議室都是竹材,從作品到背景都是。年輕的我就有了一個瘋狂的想法,用竹編包覆到戶外的電燈。同時也是回覆當時對於公共空間的物件設計議題。

 〈竹編街燈裝置〉

來參加的居民們給我的反饋讓我印象深刻也挺感動的。我們這次使用的編織方法叫做「亂編法」,亂編法並不是亂編,而是一種故意錯落不齊的編法,很有堆疊編織的型態感。有民眾第一次接觸亂編法,表示一開始真的在亂編,但後來漸漸發現原來亂中有序,很有意思也學到很多。也有居民表示過去就接觸過竹編,但製作小器物的機會比較多,對於第一次參與大型戶外的藝術裝置感到很興奮有趣。還有說看到路燈裝置的完成,想到自己也是創作團隊的一員就覺得非常充實而且很有參與感等。

〈竹編街燈裝置〉
參與〈竹編街燈裝置〉共創的居民們、駐館藝術家以及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李玉蘭副局長

 

Q8:關於竹的實驗性作品,您未來還會有什麼新的嘗試嗎?

竹環系列的話,我想找到適合的空間呈現大型的竹環,甚至製作不只是一個單環,可以更蜿蜒更曲繞,構思與發現更多與空間互動的可能性。竹染色畫作部分,未來我也想嘗試更多顏色、造型和大小,做下一個程度與主題的延伸。而關於竹編街燈裝置,我目前也在尋找更多有趣、有衝擊性的戶外物件,再用亂編法做包覆,衝擊大家的視覺感官和想像。例如編織包覆汽車。

Q9:對自己在做竹藝的傳承有什麼想法嗎?

我覺得我沒辦法做到所謂真正的竹藝傳承。我現在的角色比較像是用竹子這個媒材去創作,透過玩的方式,用我的作品告訴大讓這件事情很有意思。像是染色和烤彎的新嘗試,所有過程我都玩得很開心,一般傳統竹藝老師的步驟不會像我一樣這麼跳躍的。影片錄像的部分也是一個讓大家重新檢視竹材質的過程。我想用這樣有趣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來用他們自己的視角接觸竹子,並對竹材有更深入的認識。

〈竹編街燈裝置〉夜晚的樣子。

劉開平 Kai-Ping Liu

https://cargocollective.com/KaiPingLiu

作品跨足產品設計、工藝、展策與空間規劃、裝置藝術等,多藉由材質應用與反應社會現象切入創作;設計思維中帶有工藝、藝術與建築觀點。 曾參與產品設計、傢俱設計、食物設計、互動燈具設計、工業技術研究院、戶外裝置藝術設計等專案;研究所期間修習於台灣科技大學 & 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 Politecnico di Milano。

《Hyper Bamboo》

展期:2021.11.06 - 11.30(週一休館)

地點:南投縣竹藝博物館(南投縣南投市建國路135號)

寧淨編集部 TW
Ninjin Magazine
Taiwan
\ Share ! /